台北市立美術館(北美館)全新展覽「摩登生活:台灣建築1949–1983」於3月23日正式開展,由三位建築學者吳光庭、
摩登生活:臺灣建築1949–1983」主視覺。圖片©臺北市立美術館。
2021年推動「北美館藝術園區擴建計畫」之時,
鄧南光,《戰後在臺日人拍賣家當》,銀鹽相紙,47×31公分,1946,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。圖片©臺北市立美術館。
本次展覽即全面地呈現研究成果,展覽由6個子題展開,
「序曲」
姜阿新洋樓(1949),彭玉理設計。建築模型由中原大學建築系製作,2024。圖片©臺北市立美術館。
「
成功大學總圖書館(1959,今未來館),王濟昌、吳梅興、陳萬榮、傅立爾共同設計。圖片©臺北市立美術館,2023。
戰後初期,國民政府為塑造國家意象積極推動「中國復古」,
前國立臺灣科學館(1959,今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—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),盧毓駿設計。圖片©農業部,1961。
「中國現代」開始於1953年王大閎建國南
王大閎建國南路自宅(1953),王大閎設計。圖為王大閎(左)攝於自宅前。圖片©國立臺灣博物館。
本區將透過東海大學藝術中心、
倪再沁,《東海路思義教堂》,油彩、畫布,52×64公分,2008–2009,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。圖片©臺北市立美術館。
陳庭詩,《畫與夜#70》,凸版(甘蔗板),四聯幅,每幅132×67公分,1981,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。圖片©臺北市立美術館。
1950年代末期,台灣經歷經濟高速成長、
景美女中圖書館(1968),修澤蘭設計。圖片©臺北市立美術館,2023。
觀眾在展場中亦可坐在修澤蘭為中山女中禮堂設計的長凳、觀賞《
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大禮堂長凳,修澤蘭設計,木、鐵,425×40×81公分,1972,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提供。圖片©臺北市立美術館。
另一個校園建築案例——
三信家商波浪大樓(1963),陳仁和設計。圖片©張文睿,2020。
三信家商波浪大樓(1963),陳仁和設計。建築圖,1963或之前。圖片©國立臺灣博物館。
1983年落
臺北市立美術館(1983),高而潘設計。圖片©臺北市立美術館,約1983。
此外,
「非典型」子題涵蓋國外建築師設計,
公東高工聖堂大樓(1960),賈斯特斯.達興登設計。圖片©臺北市立美術館,2023。
本區特別挑選行天宮北投分宮、
指南宮凌霄寶殿(1966),李重耀設計。圖片©臺北市立美術館,2023。
隨著經濟起飛與急速都市化,政府在19
除了居住議題,
南機場公寓(1964),德聯、利眾與中國興業等建築師事務所設計。圖片©中央日報,1964。
萬年商業大樓(1973),蔡柏鋒、陳昭武設計。圖片©臺北市立美術館,2023。
摩登生活:臺灣建築1949–1983
展期|2024/03/23–2024/06/30
地點|臺北市立美術館3A、3B展覽室
追蹤大人物
大人物FB|大人物IG
若想分享創意或新聞訊息,歡迎寄至 [email protected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