藝術創作

時光不是包袱,是沃土!今夏在清水眷村,找到創意傳承


今年邁入第六個年度的創意臺中,以清水眷村文化園區為創意基地,以「Somewhere in Time」為主題,藉由舊眷村與生活工藝之時光與空間的結合,呈現臺中生活工藝文化特色,吸引了許多民眾前往參觀,目前,活動已接近尾聲,在精彩謝幕之前,回顧一下設計師工作營的美好作品吧!

重版出來!《兩扇門》立體插畫書二刷預購


出門走走,不管是大街或是小巷,映入眼簾的門扉能有上千扇,不知道大家可曾幻想過,打開裡頭會呈現什麼樣的面貌,裡頭的人家又會過著怎麼樣的生活呢?來自臺灣的插畫設計師 Star Cheng 在遙遠的英國找到創作靈感,從緊鄰的兩扇門中發想故事,最終成了一本有趣可愛,又希望帶著大家看見人生的立體書《兩扇門》。 

律師患病無法工作 轉行當大腦彩圖藝術家


一位資深律師遭遇重症打擊,導致她無法執行原本的工作。當斷層掃描成為家常便飯,腦部掃描圖是最常見的「肖像照」,她決定轉行當藝術家,把可怕的黑白照變成繽紛的藝術品。美國藝術家伊莉莎白.詹姆森(Elizabeth Jameson )曾經擔任民權律師20年,在大腦開始發生病變後,一度無法開口說話。經過治療,她又能夠說話了,但在1991年被診斷出多發性硬化症(progressive multiple sclerosis),使她無法進行律師工作。腦部斷層掃描也成為她生活裡的重要部分。詹姆森為了追縱病況,接受一次又一次的腦部掃描,她把這個過程稱為「一種對腦部構造的深度陶醉」。當她面對核磁共振成像(NMRI)時,能夠確實地看到自己「有瑕疵的」大腦長什麼樣子,缺乏色彩的圖像能讓她慢慢習慣這種令人費解的疾病,而這個疾病將導致她的四肢癱瘓。

為新發現吶喊!孟克畫作上的污點其實是…


孟克的《吶喊》受到機器掃描。圖 / 取自 mail Online。

挪威表現主義畫家孟克(Edvard Munch)的名作《吶喊》中,左上角有兩個人影逐漸靠近,前景的主角擠壓臉頰、張嘴表現出驚叫的樣子,畫作線條經過扭曲、背景天空是鮮豔的橘色,它傳達強烈的絕望、焦慮感,成為藝術史上的經典名作。

鳥糞也能變黃金? 藝術家赴祕魯海島拍紀錄片


越南裔美籍藝術家黎光頂(Dinh Q. Lê)的新創作《殖民地》(The Colony)記錄祕魯的鳥糞收成(guano harvesting),這是在太平洋海島上取得的高價肥料,藝術家將影片投映在三個頻道上,和非營利藝術機構Artangel協力製做,八月底在倫敦展出,展覽展至10月9日。這件作品使用無人遙控機拍攝海鳥和欽查群島(Chincha Islands)上的鳥糞採收工人。

鳥糞也能變黃金? 藝術家赴祕魯海島拍紀錄片


越南裔美籍藝術家黎光頂(Dinh Q. Lê)的新創作《殖民地》(The Colony)記錄祕魯的鳥糞收成(guano harvesting),這是在太平洋海島上取得的高價肥料,藝術家將影片投映在三個頻道上,和非營利藝術機構Artangel協力製做,八月底在倫敦展出,展覽展至10月9日。這件作品使用無人遙控機拍攝海鳥和欽查群島(Chincha Islands)上的鳥糞採收工人。

Koya Bound:一本沉浸千年虔誠之道的攝影集


今年三月,攝影師 Dan Rubin 和 Craig Mod 耗時八天,走過 107 公里的日本熊野古道,他們的感想是:「這是一個長遠、寧靜的穿梭樹林之行。」在旅途中,他們共拍下了 3000 張照片,而當旅程告一段落時,他們把自己關在日式老宅中,精挑細選出 57 張攝影作品,並集結成一本「Koya Bound」。

浮世繪養生鑑,鉅細靡遺的人體工廠圖鑑

fu_shi_hui_yang_sheng_jian_cover.jpg
浮世繪是日本在 17 世紀到 19 世紀期間十分流行的彩色版畫,像是旅行時所見的風景、靜態的植物寫生、看了會有點臉紅心跳的色情藝術,甚至是需要專業背景才能繪製的醫療知識,都是浮世繪的主題。是的,你沒聽錯,真的有有一群畫師以人體解剖圖為主題,創作出一系列的浮世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