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大品牌不考慮做周邊嗎?翻玩知名品牌 LOGO 化身日常用品


品牌商標就好像是品牌的代號,需要令人印象深刻,又不能太過複雜,最好時時出現在消費者面前,卻又不能頻繁到惹人嫌,該怎麼做才能拿捏好分寸呢?日本設計師大村卓 ( Taku Omura ) 在工作閒暇之餘,所進行的「嘗試錯誤法 ( Trial and Error ) 計劃」,就將各個品牌的形狀和形式 3D 化,然後轉化成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會看到、用到的物品,用 3D 列印成迷你原型,讓這些品牌在不知不覺間,悄悄入侵大家的日常生活。

喚醒心中的孩子不是種脆弱,Crispy 脆樂團-用歌聲銘記青春


第一張繪本專輯《後來,我們》,2013年發行。(圖片由好多音樂提供)

你還記得最初的自己嗎?成為大人的這一路上,你是否快樂?

2013 年,還在校園的男孩與女孩,以乾淨清亮的聲音唱「後來我們,長大了嗎?」電吉他輕搖滾的鋪排中,穿插原聲木吉他的撥奏,緩緩倒轉青春。

2017 年,男孩和女孩都畢業了,正式踏入成人世界後的他們,依舊在迷離電子樂聲中反覆問著:「你快樂嗎?」此時,他們的編曲功力已明顯成熟細緻了更多,彷彿藉此向世界宣告自己已經長大,但不變的是那純粹的嗓音仍持續召喚著孩提的夢想、記住了青春的模樣⋯⋯

人人都是百大 DJ ,讓派對音樂嗨起來的 UYAS Play 頑.音響


社交場合的空白,就由音樂來填補。

為了緩解對話中斷帶來的焦慮不安,你隨興拿出手機想要擔任臨時 DJ,為派對現場播放音樂,卻發現複雜的擴音設備讓你手足無措;網路不穩、雜訊的干擾導致音質不佳;時不時還有電話和訊息的通知跳出來打斷,全場陷入了更難以忍受的尷尬氛圍......。

想要和大眾共享你的歌單,同時擁有高品質的聆聽體驗,卻找不到操作起來簡單直覺、空間聆聽效果良好、獨立於手機之外的聆聽媒介嗎?

靈魂引起的共鳴!孟克《吶喊》將於今年秋天首次展出於東京都美術館


《ムンク展―共鳴する魂の叫び》。圖/東京都美術館提供

表現主義中最知名畫家之一的孟克(Edvard Munch,1863-1944),其作品《吶喊》(The Scream,1910)扭曲變形的構圖和人物動態,在鮮艷的用色下顯得非常地恐懼焦慮。而本系列作《吶喊》一共有四個版本。其中油畫的版本即將於今年秋天,在日本東京都美術館展出(2018/10/27-2019/01/20)。

可移動式夜店結構,海灘地標秒變派對勝地


T SHAKI 近日設計出一款拆卸安裝都十分方便的結構,為貝魯特一處俱樂部海灘增添了額外的層次,在這個結構的幫助下,原有沿海地標僅需幾個小時就可以轉變為一家露天夜店。設計中心處設置了一個大型懸浮圓環結構,能夠根據音樂節奏變化閃耀不同的燈光色彩與圖案。

「築步.逐步」:北美館打造全民化空間,引領觀眾攜手共創下一階段的美術館里程碑!


北美館「築步‧逐步 重返北美館」開幕活動。圖/非池中藝術網攝

臺北市立美術館(以下稱北美館)在歷經了九個月的整修期之後,已於 7/21 率先開放部分區域及展覽。於 8/15 開放歷史區回顧台灣重要當代藝術家,9/29 開放國際區舉辦國際影像實驗展,並於 11/17 舉辦「2018 台北雙年展」。提供廣大市民朋友及藝術愛好者,多元豐富的展覽及更加完善的首都美術館樣貌。